找到相关内容203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楞严经》不是伪经(三)

    世间,贪欲诸漏,从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,性业遮业,悉皆清净,身心寂灭,成阿罗汉。”这一段话之义是说优波离当年出家时,自己学习释尊离城出家,降伏魔障、制诸外道及伏自身烦恼之成道心路历程,并遵从...

    紫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5052579.html
  • 浅谈念佛法门

    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,戒为无上菩提本,我们皈依之后就要严持三皈五戒,受了八关斋戒,沙弥戒或菩萨戒、比丘尼等戒都要严格地去守持戒条。  第三福,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同修要帮助她,劝他勇猛精进,要发大悲心,广度众生。  净业三福含摄着十方三世诸佛教化法界众生的主要内容,包括了上报四重恩,及三皈,众善,三千威仪,八万细行等等,所以净宗行人要想往生西方必须要做到三福。  结束语  念佛法门,...

    智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0854364.html
  • 觉光法师谈香港佛教及佛教的社会责任

    净化人心,导引社会风气的目的。   「社会秩序的建立,除了用以强制外在的法律,就是导向心行的道德,道德是自发自觉的操持。」,佛教重视对个人身心行为的约束,所谓「三千威仪,八万细行」。同时强调三世因果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1554723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佛教僧人的禅七生活

    圣凯法师:佛教僧人的禅七生活      僧人与禅修   对于一个修行的僧人而言,行、住、坐、卧皆可修禅,但在四者之中,以坐姿最为适宜,故多云“坐禅”。以打坐来修习禅定的方法,略称“打坐”。   关于坐禅的方法,《大比丘三千威仪》卷上指出,应该四时随时坐禅,有能够舒适的床坐,有柔软的坐垫,有安静的空闲处,有一起修行的善知识;另外,还需要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94556218.html
  • 天台观心诵经法

    行仪亦应同于忏法,如盥漱整仪等当是最起码的要求。   之后,为了正心摄念,须“别座跏趺而坐”,此为诵经身体姿势之要求。文中提到的“座”,是讲经或礼诵时,法师之座,一般称为高座。《大比丘三千威仪》卷上说...观之法,作为单行本流通。唐代湛然为此述有《观心诵经记》。笔者试对智者《观心诵经法》作一简单解析,原文十分简短,兹录如下:   夫欲念经灭罪,第一先须盥漱整威仪,别座跏趺而坐;第二入观所坐之座高广严好;...

    心 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41058771.html
  • 天台宗与禅宗的关系

    无师自悟,尽是天然外道。曰:愿仁  者为我证据。策云:我言轻,曹溪有六祖大师,四方云集,  尽是受法者,若去则与偕行。觉遂同策来参,遶师三匝,振  锡而立。师云:夫沙门者,具三千威仪,八万细行,大德自...别、圆,其说自成一家理论,在佛学史上占着重要的位置  。  天台宗旨趣,有一念三千、一心三观与三谛和六即佛义  等三点特色。一念三千者,一念属心,三千是法,法界有十  ,四圣六凡,众生起一念淫心,即...

    汤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25060993.html
  • 佛教学研究的新收获——评湛如《敦煌佛教律仪制度研究》

    商榷处。例如关于中国早期律典翻译,大概是根据后出经录,勘定《大比丘三千威仪》二卷为安世高译,然而该书《祐录》已作失译,吕澂《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》附秦录,从译语、译风判断这部书不可能出于安世高;又书中提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0064501.html
  • 探究智者大师教观思想与禅宗顿渐之关系

    与您同行。”  于是,两人相偕前往曹溪参拜明师。他们依佛门礼节行事,辽师三匝,振锡而立。  六祖问道:“夫沙门者,具三千威仪,八万细行,大德自何方来,生大我慢?”  玄觉回答说:“生死事大,无常迅速。...化一法四教,自成一家之论说,在佛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。表明如下:  八教  化仪四教:顿、渐、秘密、不定。  化法四教:藏、通、别、圆。  三、一念三千的旨趣  “天台宗”之宗旨趣发;一念三千、...

    果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965547.html
  • 谈上座部与大众部

    的发展,便对侍者阿难说:“吾灭度后,应集众僧,舍细徽戒”。这细微戒也就是小小戒,是佛在世时对弟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枝小节的规定和要求,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:“三千威仪,八万细行’。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...

    道 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0665898.html
  • 浅释“以戒为师”及其时代意义

    守戒能成就一代高僧,弘一法师就是这个观点的最好注解。对律宗的三千威仪,八万细行,弘一法师不但深入研究,而且实践躬行。他有一件僧衣,青灰相间,褴褛不堪,是他初出家时穿的。在这件僧衣上,补了二百四十二个...

    张春蕾 夏和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2767449.html